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創新 > 解決方案 >
軟包裝企業如何規范管理實驗室

欄目:解決方案

發布時間:2022-08-06
技術文件的管理
1.技術文件均應經過認定、審核,經正式批準后發布實行。
2.過期或作廢的技術文件,應及時從使用場所收回,以防誤用;對于需要保留的作廢文件,應經過批準認可,并在作廢文件上加明顯的作廢標記,以示與有效版本的區別。
3.對已發生破損的檔案,應及時修補和整理。技術文件的分發、使用、退還應賬目清晰,管理有序。需要修改時,能從使用處追回。
4.技術文件的更改的審批工作一般應由該技術文件的原審批單位進行,由其他單位進行審批時,應獲取原審批單位在審批時所依據的有關資料。
檢測過程控制
1.檢測前應檢查樣品或試件是否完好,儀器設備是否符合要求,環境條件是否滿足檢測要求。
2.檢測人員要按照規定的檢測程序和檢測規程進行。
3.檢測人員要做好檢測記錄,并確保記錄數據準確無誤。
4.在檢測中出現靠近合格界限的邊緣數據時,應進行必要的重復檢測,以驗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5.檢測結束時應對儀器設備的技術狀態和環境技術條件進行檢查,如出現異常,應查明原因,并對檢測結果的可靠性進行驗證。
6.檢測數據出現散布異常現象時,應查清原因,糾正后方可繼續檢測。
7.因外界干擾(如停電、停水等)影響檢測結果時,檢測人員應中止檢測,待排除干擾后重新檢測。原檢測數據作廢,并記錄干擾情況。
8.因儀器設備出現故障而中斷檢測時,原檢測數據作廢。故障排除后,經校準合格后方可重新檢測。
9.檢測過程中,發現樣品或試件損壞、污染,無法得出正確的檢測數據時,應改用備用樣品或者重新取樣檢測,而且應當以后者的檢測數據為準。
檢測記錄基本要求
1.檢測記錄應準確、完整、清晰。
2.檢測記錄的格式和內容應根據不同檢測對象的不同要求,合理編制,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①檢測的樣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樣品編號、檢測的技術依據。
②主要儀器設備、環境技術條件(如溫度、濕度等)。
③檢測項目規定的技術參考值和實際測量值。
④必要的計算公式及計算結果。
⑤在檢測中發生的異常情況及其應對方法。
⑥檢測時間,檢測人員和校核人員的簽名。
⑦檢測記錄的頁數和頁次。
3.檢測記錄發生記錯數值情況時,應及時更正。
4.檢測記錄應由檢測人員和校核人員本人簽名,以示對記錄負責。
5.數據記錄應符合誤差分析和有關技術標準的規定。
樣品質量控制
1.抽取的樣品應做到真實、完整,具有代表性,可按以下步驟操作。
2.按照抽取的樣品類別,分別編制各類樣品的隨機抽樣方法。
3.抽樣記錄是檢測工作的原始憑證之一,是檢測和溯源的依據。抽樣記錄一般應包括如下內容。
①抽取的樣品情況:如樣品名稱、規格型號、質量等級、生產日期、批號、商標、包裝等。
②抽樣情況:如抽樣方法、樣品的基數、抽樣數量、抽樣地點、抽樣時間、樣品編號等。
③封樣情況:封樣方式(紙封、漆封、鉛封)、封樣的部位和數量、封樣部位示意圖、鉛封時的鉗口標志記錄等。
④抽樣人員和被抽取樣品方代表確認簽名。
⑤抽樣記錄單的編號。
4.接收樣品時要檢查樣品是否符合抽樣記錄單上的記載,如樣品的品種、規格型號、數量、包裝;封樣狀況和樣品是否完好等。接收人員應記錄檢查情況并簽字。
5.樣品應分類存放保管,賬物相符。為防止混淆誤用,樣品應附有標記。標記可分為待檢、在檢、檢畢等。
6.復檢用的備用樣品應妥善保存,并做好標識和記錄。
7.樣品存放場所應保持清潔,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等)應符合有關的技術要求。
8.樣品應規定保存年限,以及保存期滿后的處理程序。對有毒、污染環境的樣品的處理,應符合環境保護有關法規的規定。
9.樣品的領用和退回應辦理交接手續,做好清點核實工作,交接人員在記錄上簽字。
檢測記錄和報告的歸檔
檢測記錄和報告應編目歸檔,妥善保管,可采取將檢測報告與直接相關的檢測記錄和抽樣記錄放在一起保管的方法,這樣便于查找。
檢測記錄和報告的保存期限一般為2~3年,保存期滿后,經批準進行銷毀處理。另外,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檢測記錄也應當打印一份,作為原始記錄歸檔,以免因計算機故障造成數據丟失。